MY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医品补遗

医品补遗

方书。4卷。清·郎廷模辑于1694年。此书系增补明·王化贞所编《普门医品》而成。按功用、部位、病证分为延寿、种子调经、育婴、痘症、头面、咽喉、心腹、手足、中风、伤寒等22门,分类汇集验方。自序称所辑方皆“古所未闻,今所罕觏,而其实皆人所已试者”。现存清刻本,或有将此书附刻于《普门医品》。参见普门医品条。

猜你喜欢

  • 连壳

    见《药材资料汇编》。为连翘之别名,详该条。

  • 自汗

    证名。①指发热汗出。亦称自汗出。见《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②指清醒时不因劳动而常自出汗。《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自汗证治》:“夫自汗,多因伤风伤暑,及喜怒惊恐、房室虚劳,皆能致之。无问昏醒,浸浸自

  • 顶心风

    见《广西中草药》。为穿心草之别名,详该条。

  • 阳虚自汗

    自汗证之一。见《赤水玄珠·汗门》。由于阳气虚弱,腠理不密,故汗液易泄。症见畏寒,倦怠,汗出觉冷。治宜温阳固表。可用芪附汤、黄芪建中汤等方。参见自汗条。

  • 拉拉狗

    见《河北药材》。为蝼蛄之别名,详该条。

  • 血胀

    鼓胀之一。《世医得效方·胀满》:“烦躁嗽水,迷忽惊狂,痛闷喘息,虚汗厥逆,小便多、大便黑,名血胀。”《医钞类编·胀病门》:“血胀,瘀蓄死血作胀。”《张氏医通·鼓胀》:“蓄血成胀,腹上青紫筋见,或手足有

  • 宿伤

    病名。又名陈伤。患者有明显的外伤史,因伤后未能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彻底,以致瘀血结而不散或散而未尽所致。原伤处隐痛,经久不愈,时轻时重,并常因劳累而诱发痛胀加剧。证治参见损伤瘀血条。

  • 正伤寒

    病名。①指冬令感受寒邪而即发的疾患。《伤寒全生集》卷一:“夫伤寒者,自霜降后至春分前,天令严寒,水冰地冻而成杀厉之气,人触犯之,即时病者,为正伤寒。”《医学心悟》卷二:“霜降以后,天令严寒,感之而即病

  • 妊娠吐泻腹痛

    病证名。见《傅青主女科》。多由于素体脾虚,孕后贪食生冷,脾阳更虚,寒湿内聚所致。症见口淡、呕吐清涎、腹痛难忍,脘闷纳呆,泻下完谷不化之物,胎动欲坠。治宜培土固胎。方用援土固胎汤(《傅青主女科》人参、白

  • 愈风丹

    《儒门事亲》卷十五方。芍药、川芎、炒僵蚕、桔梗、细辛、天南星(姜制)、朱砂、羌活各半两,麻黄、防风、白芷、天麻、炙全蝎各一两,甘草三钱。为末,炼蜜为丸,弹子大,朱砂为衣,每服一丸,细嚼茶、酒吞服。治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