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江西草药》。为水龙骨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亦名虾蟆瘟。指感受四时不正之气所致的咳嗽。以相互感染,流行一地为特点。《证治要诀·咳嗽》:“时行嗽,发热恶寒,头痛,鼻塞,气急,状如伤冷热,连咳不已。初得病,即伏枕,一二日即轻。记壬午秋,满城有
见汉医条。
见《杂病源流犀烛·脏腑门》卷六。即妙香散,见该条。
病证名。指血从耳中流出。《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耳出血,曰耳衄。”肾开窍于耳,手足少阳经脉循行耳部,故耳衄常见于肝胆火旺、肾虚火旺以及饮酒多怒之人。因肝胆火旺者,常有头痛烦躁,夜寐不安,口苦咽干
五不女之一。纹同文。指阴道狭窄,影响性交与生育。又名石女。明·万全《广嗣纪要·择配篇》:“阴户小如筋头大,只可通,难交合。”
出《蜀本草》。为辛夷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出《素问·本病论》。小便淋沥之意。详淋条。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蜂窝草之别名,详该条。
俗病名。出《外科启玄》卷七。即千日疮。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