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十五络

十五络

又称十五络脉、十五别络。十二经脉各有一支别络,加上任脉络督脉络脾之大络,共为十五络。有网络全身,沟通表里内外的作用;在辨证及治疗上亦有一定意义。《灵枢·经脉》:“凡此十五络者,实则必见,虚则必下。视之不见,求之上下。”《难经·二十六难》:“经有十二,络有十五,余三络者,是何等络也?然,有阳络,有阴络,有脾之大络。阳络者,阳蹻之络也;阴络者,阴蹻之络也。故络有十五焉。”马莳按:“难经以阳蹻阴蹻之络为十五络,殊不知督脉所以统诸阳,任脉所以统诸阴,还以灵枢为的也。”今从《灵枢·经脉》所列,详十五络穴条。

猜你喜欢

  • 白冷风

    见《浙南本草新编》。为翅茎香青之别名,详该条。

  • 解暑三白汤

    《杂病源流犀烛·六淫门》卷十五方。茯苓、泽泻、白术各二钱,生姜三片,灯草二十茎。水煎服。治冒暑作泻。

  • 合颅

    经穴别名。出《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即脑户,见该条。

  • 素问释义

    书名。清·张琦撰。10卷。成书于1829年。本书根据王冰注本的《素问》篇次,逐篇对原文重予校勘注释。黄元御《素灵微蕴》、章合节《素问阙疑》二书。指出错简脱衍者不下数百条,其校文以意定为多,间引《甲乙》

  • 养阴

    即补阴。详该条。

  • 肩风毒

    病名。见《外科大成》卷二。又名臂风毒。指生于臂肩髃穴处的痈。由风邪深袭骨缝,与湿稽留,化热而成。初起高肿色赤,小者如杏,大者如桃,痛连肩臑,更兼拘急。初起可用汗法,服蠲痛无忧散。若不消,治法参见外痈条

  • 萝卜缨

    见清·叶小峰《本草再新》。为莱菔叶之别名,详该条。

  • 疗目方

    书名。见《隋书·经籍志》。5卷,作者陶氏(阙名),已佚。

  • 间气

    六气分治,在上者谓之司天,在下者谓之在泉,其余四气分司左右,称为间气。《素问·至真要大论》:“司左右者,是谓间气也。”又“间气者,纪步也。”谓间气以步为纪。如初之气,二之气,三之气,四之气,五之气,终

  • 汪石山医书八种

    丛书名。又名《汪氏医学丛书》。明·汪机编撰。1522年后陆续刊出。包括《脉诀刊误集解》、《石山医案》、《读素问钞》、《运气易览》、《针灸问对》、《外科理例》、《痘治理辨》、《推求师意》八种。多属临证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