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十四法

十四法

指十四种针刺的基本手法。见金·窦杰针经指南》。即动、摇、进、退、搓、盘、弹、捻、循、扪、摄、按、爪、切等十四种。后世医家继承了窦氏的学说,并各有体会和发挥。如明·徐凤《针灸大全·金针赋》:“爪而切之,下针之法;摇而退之,出针之法;动而进之,催针之法;循而摄之,行气之法;搓则去病;弹则补虚;肚腹盘旋;扪为穴闭;沉重豆许曰按;轻浮豆许曰提。一十四法,针要所备。”略去捻法而增加提法,并指出了各法的用途。又如明·汪机针灸问对》亦载“切、摇、退、动、进、循、摄、努、搓、弹、盘、扪、按、提”十四法。其内容大致相仿,又另加努法,并对各法的操作和作用均作了较详细的论述和阐发。参阅各条。

猜你喜欢

  • 栗刺壳

    出《日用本草》。为栗毛球之别名,详该条。

  • 播(pū 铺)筋

    按摩的俗称。《说文解字》:“播,扪持也。”

  • 十四络脉

    指十二经脉、任脉、督脉的络脉。《素问·气穴论》:“孙络之脉别经者,其血盛而当泻者,亦三百六十五脉,并注于络,传注十二络脉,非独十四络脉也,内解泻于中者十脉。”

  • 心痛痧

    痧证之一。《痧胀玉衡·心痛痧》:“痧毒冲心,属之于气,则时痛时止,痰涎壅盛,昏迷烦闷,此其候也。治宜刺手臂,服顺气之剂为主。痧毒攻心,属之于血,则大痛不已,昏沉不醒,此其候也。治宜刺腿湾,服活血之剂为

  • 经前腹痛

    病证名。指经行之前,出现下腹部疼痛,经行后即愈。多因气滞、血瘀、寒湿凝滞等所致。《叶天士女科诊治秘方》:“经水将来,而脐腹绞痛,此血涩不行,以作痛也。宜服通经汤(四物汤加川楝子、小茴香、槟榔、延胡索、

  • 旱蒲花

    见《江苏药材志》。为马蔺花之别名,详该条。

  • 红地胆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红根草之别名,详该条。

  • 阴毒喉痹

    病名。《焦氏喉科枕秘》:“此症冬日感阴湿火邪而起,(咽喉)肿如紫李,微见黑色,外症恶寒身热,振动腰疼,头痛。”治宜以化毒丹、苏子降气汤等加减。

  • 医博士

    太医署教师职称。负责掌管体疗、疮肿、少小、耳目口齿、角法的教授和考核,官阶正八品上。参见太医署条。

  • 豆寄生

    见《植物学大辞典》。为菟丝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