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卫气营血辨证

卫气营血辨证

清·叶天士所创的温病辨证方法。即将外感温病由浅入深或由轻而重的病理过程分为卫气气分营分血分四个阶段,各有其相应的证候特点。病变按卫、气、营、血逐步发展者为顺传;由卫分迅速发展至营分血分者为逆传;其中两分的证候·同时出现者称同病。卫分为表证阶段,应鉴别不同的病因;气分为热盛阶段,应区别热邪是否结聚,如属湿热,则应区分热和湿的轻重;病邪深陷营、血分为伤阴引致内闭或出血的阶段,并须明辨心、肝、肾等脏的病变。由此从病因、阶段、部位、传变及病变程度确立温病辨证的内容。

猜你喜欢

  • ①(dān)。热邪、热气盛。《素问·脉要精微论》:“瘅成为消中。”《素问·举痛论》:“瘅热焦渴。”②(dǎn)。通疸。黄疽病。《素问·玉机真藏论》:“肝传之脾,病名曰脾风,发瘅,腹中热,烦心,出黄。”

  • 黑龙骨

    见《云南中草药选》。为黑骨头之别名,详该条。

  • 伤脏腑

    证名。为外伤引起内脏损伤的总称。见《世医得效方》卷十八。因跌扑、碰撞、挤压所致。临床多见有胸胁及腹部内脏受伤。前者证见胸胁疼痛或窜痛、胀满,呼吸、咳嗽均牵掣疼痛,甚或咳血、吐血,喘促不能平卧,烦躁不安

  • 不更衣

    指不大便。见《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注解伤寒论》卷五:“古人登厕必更衣。不更衣者,通为不大便。不更衣,则胃中物不得泄,故为内实。”参见便秘条。

  • 膀胱病

    六腑病候之一。膀胱主贮存津液,化气行水,与肾相为表里。其病有虚寒与实热之分。多因湿热蕴结或肾阳不足,气虚客寒,气化失司所致。临床表现以小便失常为主。《素问·标本病传论》:“膀胱病,小便闭。”《诸病源候

  • 萧吉

    【介绍】:隋代养生家。字文休。撰《帝王养生要方》6卷。

  • 锁子症

    病名。《喉舌备要》:“此症小儿百日内以及二、三岁皆有发者。发时满口白膜、黄膜,涎盛面黄,牙内有白点。”多由胎毒未清,痰热上冲所致。治宜清余毒、泻痰热。可选用导赤散、泻心汤、黄连温胆汤等加减。

  • 吊茄子

    即子宫脱垂之俗名。详子宫脱垂条。

  • 大豆荚

    见《文山中草药》。为大麻药之别名,详该条。

  • 王叔和脉诀

    脉学著作。1卷。一般认为是六朝·高阳生讬名王叔和的作品。高氏以较通俗的歌诀形式阐述脉理,联系临床实际。书中不少内容是根据王叔和《脉经》重新编撰的。由于易于讲习,流传甚广。但书中的观点,对脉义的理解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