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浙江中药手册》。为鱼鳖金星之别名,详该条。
见《叶天士女科证治秘方》。即经来咳血。详该条。
病名。出《医宗金鉴》六十八卷。即蛇腹疔。见该条。证治见指疔条。
见《中国药学大辞典》。即露蜂房,详该条。
古病名。指传尸之初起不甚者。见《外台秘要·传尸方》:“传尸,亦名转注,以其初得,半卧半起,号为殗殜。”可用吃力伽(白术)丸治之。参见传尸条。
见《本草纲目》。为牵牛子之种皮呈灰黑色者,详该条。
病名。生于体表的一种癣疾。《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五:“圆癣之状,作圆文隐起,四畔赤,亦痒痛是也,其里亦生虫。”多由湿热外邪侵袭皮肤或接触传染而得,好发于面颈、躯干、四肢等处。病损为钱币状圆形红斑,边缘清
病证名。①见《内外伤辨惑论》。亦称血虚热。指血虚而致的一种虚热。多由吐衄便血或产后崩漏等失血所致,亦可因饮食劳倦等内伤脾胃,逐渐发展而成。症见肌热面红,燥渴,甚则烦躁,睡卧不安,脉洪大而虚,重按无力等
见《外台秘要》卷三十三,即胞衣。详该条。
见《山西中药志》。为木贼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