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喉痹

喉痹

病名。出《素问·阴阳别论》:“一阴阳结谓之喉痹。”一阴谓心主之脉,一阳三焦之脉。三焦心主脉并络喉,气热内结,故为喉痹。《口齿类要》:“喉痹谓喉中呼吸不通,语言不出,而无气闭塞也。”《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四:“喉痹,痹者闭也,必肿甚,咽喉闭塞。”故凡症见咽喉肿痛、声音嘶哑,吞咽困难等统称为喉痹。发病急骤,并发全身症状。临床上因其病因病机不同而分风热喉痹伤寒喉痹酒毒喉痹阴虚喉痹阳虚喉痹等;因其发病后喉间颜色之不同而有白色喉痹淡红喉痹等;因其发病之急骤而有急喉痹走马喉痹等之分。虽其病名繁多,然总不外外感风寒风热内伤阴阳,气血虚损气滞肝郁等症治。详喉痹有关各条。

猜你喜欢

  • 白调羹

    见《闽东本草》为秋鼠曲草之别名,详该条。

  • 老鸦蒜

    见《世医得效方》。为石蒜之别名,详该条。

  • 徐用和

    【介绍】:见徐文中条。

  • 阴毒喉痹

    病名。《焦氏喉科枕秘》:“此症冬日感阴湿火邪而起,(咽喉)肿如紫李,微见黑色,外症恶寒身热,振动腰疼,头痛。”治宜以化毒丹、苏子降气汤等加减。

  • 恽铁樵

    【生卒】:1875~1935【介绍】:民国时期医家。江苏武进人。创办过中医函授学校,曾在商务印书馆任编辑,接触过西医学,有志于沟通中西医的学术,是中西医汇通派的重要人物之一。他反对余云岫等人否定祖国医

  • 红点紫舌

    病名。见《喉科秘旨》卷下。《赵氏治喉指掌》:“红点紫舌,因心脾二经热极所致。满口红点紫色作烂而痛,或身有赤斑。”治宜清心凉血、解毒泻热。可选用犀角地黄汤、导赤散、五味消毒饮等加减。

  • 风龋

    病证名,指齿龋而牙龈肿痛,齿缝出脓。《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九:“足阳明、足太阳之脉,并入于齿,风气入其经脉,与血气相搏,齿即肿痛,脓汁出,谓之风龋。”治宜消风镇痛,用赴筵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良姜、

  • 苏轼

    【生卒】:1037~1101【介绍】:北宋著名文学家,兼通医学。字子瞻,号东坡。眉山(今四川眉山)人。曾把所收集的方剂著成方书,并由后人与沈括《良方》合并而成现今流传之《苏沈良方》。又著《圣散子方》,

  • 疹毒

    小儿斑驳发疹的病因。宋·陈文中《小儿痘疹方论》:“凡小儿斑驳疹毒之病,俗言疹子,是肺胃蕴热,因时气熏发于外”所致。治宜宣肺解毒,用银翘散加减,辛凉透毒。

  • 婴幼疮疡

    《外科精要》谓“凡小儿属纯阳,其痈疽之疾也,多因心气热而患之。”《婴童百问》谓痈疖肿毒,皆由气血凝滞而有热毒之气乘之,结聚而成。因婴幼儿脏腑娇嫩,气血未充,肌肉不坚,筋骨尚脆,故凡患疮疡者,一般宜清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