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出《本草纲目》,又名小儿唇紧、紧唇、紧唇疮、沈唇。指唇疮所致的口唇紧急,难于开合的症状。《诸病源候论》卷三十:“脾胃有热,气发于唇,则唇生疮,而重被风邪,寒湿之气搏于疮,则微肿湿烂,或冷或热,
一作道引。以主动的肢体运动为主,并配合呼吸运动或自我推拿而进行的一种锻炼身体、防治疾病的方法,也是古代养生方法,后为道家承袭。《庄子·刻意》:“吹响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此道引之士,养
见《广东中草药》。为穿心莲之别名,详该条。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中极,见该条。
病证名。腰背高度强直,使身躯仰曲反张如弓状,故名。清·余梦塘《保赤存真·幼科》:“足太阳脉夹脊抵腰中,且主周身之气,外邪感之,经络拘急,所以背反张。又肝主筋,肝风盛及肝血虚者,多见此症。”参见小儿痉病
见备急灸法条。
见南川药物试验种植场《常用中草药手册》。为广枣之别名,详该条。
见《山东中草药手册》。为胡桃青皮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治疔大全》。即眉心疔。见该条。
病证名。《赤水玄珠》卷三:“感寒咽闭不能咽。”即喉闭。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