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妊娠水气成臌

妊娠水气成臌

病名。《陈素庵妇科补解》:“妇人受孕数月,或寒气客于肠胃,或水饮停于胸腹,致伤冲任二经血脉四肢浮肿,腹臌胀大,弹之空空然有声、重按则肌肤凹陷,移时乃平,久则胸满气喘、胃纳不思,病将成蛊,胎气通窄不安,此非胎气胎水可做一例治也。行水祛胀,消失除满恐有伤胎,宜温经散寒、壮土健中则胀自除,宜加味三合丸。”(杜仲、车前、当归白芍白术黄芩香附、广皮、肉桂茯苓泽泻山药丹皮熟地)。

猜你喜欢

  • 蓐风

    见《千金要方》卷三。李师圣《产育宝庆集》:“产后为风邪所中,角弓反张,口噤不开,名曰蓐风,用药不得大发其汗。并忌转泻吐利,用华佗愈风散(荆芥穗一味)最妙。”治疗参见破伤风条。

  • 板参

    见清·刘士季《草木便方》。为金雀根之别名,详该条。

  • 督脉

    奇经八脉之一,代号DU。出《素问·骨空论》。其循行路线,《针灸甲乙经》:“难经曰:督脉者,起于下极之俞,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属于脑,上巅循额,至鼻柱,阳脉之海也。”(按:《难经·二十八难》原文无后三

  • 山东何首乌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即白首乌,详该条。

  • 望诊遵经

    诊断学专著。2卷。清·汪宏撰于1875年。作者从《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及其他著作中搜集有关望诊资料整理而成。内容丰富,持论悉遵经义。上卷叙述望诊的重要性及其掌握运用的基本原则,并结合周身部

  • 寒包热哮

    病证名。见《中国医学大辞典》。指肺素有热,寒气外束所致的哮吼。《医略六书杂病证治·哮病》:“皮毛为肺之合,肺素有火,毫窍常疏,风寒易入,谓之寒包热。”《类证治裁·哮症论治》:“症由痰热内郁,风寒外束,

  • 小胡麻

    见《苏州本产药材》。为茺蔚子之别名,详该条。

  • 木香利膈丸

    见《兰室秘藏·呕吐门》。即吴茱萸丸,见该条。

  • 红尖白根舌

    舌根有白苔,舌尖淡红。为表证之候。若恶寒,身热,头痛者宜发汗解表。亦可见于太阳府证,其症头痛发热,烦渴饮水,水入即吐,小便不利,宜用化气利水之五苓散治之(见《伤寒舌鉴》)。

  • 嗽吐脓痰

    出明·薛铠《保婴撮要》。即嗽唾脓痰。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