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妊娠舌肿痛

妊娠舌肿痛

病证名。见《陈素庵妇科补解》。多由心脾二经伏热上攻所致。症见舌肿痛甚则塞口填喉,呼吸困难,水谷难咽,胎气逼心烦闷欲死,舌强硬不语。治宜速下之,使逆行之火尽从下降。方用四黄夺命丹(《陈素庵妇科补解》大黄黄芩黄连黄柏胆星、焦梔、知母甘草、枯矾、竹叶)。

猜你喜欢

  • 瘤病

    出《灵枢·九针》。①又称痼病痼疾。瘤者,邪气稽留之意。详见痼疾条。②指肿瘤。《圣济总录·瘿瘤门》:“论曰,瘤之为义,留滞而不去也。……及郁结壅塞,则乘虚投隙,瘤所以生,初为小核,寖以长大,若杯盂然,不

  • 名医别录

    药物学著作。①简称《别录》,辑者佚名(一作陶氏)。约成书于汉末。是秦汉医家在《神农本草经》一书基础上补记药性功用及新增药物品种而成。由于本书系历代医家陆续汇集,故称为《名医别录》。原书早佚。梁·陶弘景

  • 产后血晕

    病名。出《经效产宝》。多因产后气血暴虚,虚阳上冒清窍,或恶露不下,内有停瘀,上攻心胸所致。若属虚证,症见分娩后忽然头晕,昏厥,不知人事,治宜温养气血,活血祛瘀,方用清魂散或黑神散;若兼见肢冷,自汗,恶

  • 肾茶

    见《广西药用植物名录》。为猫须草之别名,详该条。

  • 内炙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九方。茴香、藿香、丁香皮、熟地黄、肉桂(去粗皮)各一两半,炙甘草、山药、当归、白术、白芷各八两,藁本、炮姜、川芎、黄芪各二两,木香一两,陈皮(去白)四两,白芍药十两。为细末,每服

  • 鼓槌风

    病名。①见《疡科心得集》卷上。即腕痛,详该条。②见《解围元薮》卷一。指肢节酸痛,肿胀,形若鼓槌者,称鼓槌风。③见《疡医准绳》卷四。即鹤膝风。详该条。④见《普济方》卷三百九十三。指七岁以下小儿患丁奚膝大

  • 肝经失血

    病证名。《不居集》卷十三:“肝经失血:肝藏血,因怒而动血者,属于肝。”症见失血鲜红或瘀黯,躁扰喘急,面青脉弦。挟肝火则伴见烦热不宁;挟肝气则伴见胸肋痛满。治宜疏利、降火、行气等法。选用柴胡栀子清肝散、

  • 胳膊

    即上臂。又名胎膊、肐膊。《伤科补要》卷一:“臂者上身两大支之通称也,一名曰肱,俗名肐(胳)膊。”

  • 牵抖

    推拿方法名。牵拉并抖动病人的肢体。如腰部牵抖,使病人俯卧,双手抓住床头,术者两手握住其两踝上部,用力向下牵引,然后放松,作左右摆动,待患者腰部肌肉松弛时,突然抖颤腰部3~4次。然后再用力向下牵引。常用

  • 伤寒缵论、伤寒绪论

    书名。各2卷。清·张璐撰。刊于1667年。作者博览《伤寒论》诸家注本,有“多歧而不一”的感慨。后得《伤寒论条辨》、《尚论篇》等书,在反复钻研之后,“向之所谓多歧者,渐归一贯”。书名的意义,张氏释为“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