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重庆草药》。为铧头草之别名,详该条。
《杂病源流犀烛·六淫门》卷十六方。桔梗、贝母、陈皮、枳壳、茯苓、甘草、姜。为丸服。治燥痰,其色白,咯出如米粒,多喘促,寒热悲愁,脉涩者。
【介绍】:明代医家。字宗序。履贯及生平事迹不详。著有《济世外科经验全方》、《济世幼科经验全方》、《济世女科经验全方》、《济世内科经验全方》等书,未见刊行。
见《四川中药志》。为蜗牛之别名,详该条。
即月经。出《睡虎地秦墓竹简·封轸式》。
见《中藏经》。又名两手撮空。详该条。
病名。见《疡医准绳》卷四,又名小腹疽、少腹疽、丹毒痈。为生于腹部脐下气海、关元穴附近的腹皮痈。若高肿红活,疼痛牵背,易溃脓稠者易治;若漫肿坚硬,难溃,溃则脓稀者难治。初起可用艾灸患处七壮,内服仙方活命
见《湖南药物志》。为九头狮子草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唐代医生。撰有《五脏论》1卷,已佚。
肝的阳气。主升发疏泄。与肝阴相对而言。参见肝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