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寒温条辨

猜你喜欢

  • 月水不调

    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七。即月经不调,详该条。

  • 九道出血

    专指儿科的出血性病证。见《证治准绳·幼科》,又名九窍出血。即眼、鼻、耳、口及二阴出血。小儿九道出血,多因乳母喜吃辛辣之物,流于乳络,儿饮之后,停滞不散,郁蒸于内,或因护养过暖,积温成热,热极则涌泄;亦

  • 泥鳅痈

    病名。出《外科证治全书》卷三。即泥鳅疽。见该条。证治见指疔条。

  • 麦粒团

    见《安徽中草药》。为木半夏之别名,详该条。

  • 指毒物、毒害、疫毒。①病因之一。疮疡发病中,常见的病因有火毒、热毒;虫兽咬伤而感受邪毒的如蛇毒、狂犬毒、疫畜毒;先天禀赋不耐接触某物而受害者如漆毒、沥青毒等。②病证名。疮疡之泛称,如疮毒、痈毒、阴毒、

  • 五志化火

    喜、怒、忧、思、恐等各种情志活动失调所变生的火证。情志和气的活动密切相关,长期精神活动过度兴奋或抑郁,使气机紊乱,脏腑真阴亏损,出现烦躁、易怒、头晕、失眠、口苦、胁痛,或喘咳、吐血、衄血等症,都属于火

  • 尻骨

    骨名。出《素问·骨空论》。即尾骶骨,详该条。

  • 痘毒

    指引致痘疮(天花)之邪毒。中医认为痘疮系因内蕴之胎毒为外在的天行疠气所引动而发病,故称为“痘毒”。《医学正传》卷之八:“盖因胎毒藏于命门,遇岁火太过,热毒流行之年,则痘毒因之而发作矣。”

  • 阳藿

    出《广西志》。为蘘荷之别名,详该条。

  • 田鸡草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粪箕笃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