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寒湿眩晕

猜你喜欢

  • 首铅

    出《本草原始》。指初潮月经。

  • 黄峻寿

    【介绍】:见黄岩条。

  • 肘后方

    见肘后备急方条。

  • 新生化汤

    《中国妇科病学》引石芾南方。益母草、丹参、桃仁、当归、益元散各9克,藕汁15克,童便30克。水煎,加童便冲服。治恶露不下,热甚烦躁,不欲近衣,瘀热内结之症。

  • 怀子

    出《素问·腹中论》。即妊娠。详该条。

  • 真实假虚

    实邪结聚的病,反现类似虚证的假象。如热结胃肠、痰食壅滞、大积大聚,致使经络阻滞,气血不能外达,因而出现精神默默、身寒肢冷、脉象沉伏或迟涩等证。但细察患者,声高气粗,脉虽沉伏或迟涩但有力,体虽瘦而神不疲

  • 张千里医案

    书名。5卷。清·张千里撰。分中风、暑温、湿、燥、火等类别编辑,以内科杂病为主,间有外科、五官科治案。强调“凭脉症以去病,去病即所以顾正也”,反对一味投以腻补,甚至停药以待胃气恢复再议。治病用药颇有独到

  • 滋阴清化丸

    ①《增补万病回春》卷四方。生地黄(酒洗)、熟地黄(酒浸)、天门冬、麦门冬、茯苓、炒山药、枸杞子、白芍药(酒炒)、黄柏(盐酒炒)、知母(盐水炒)、玄参、炒薏苡仁各一两,五味子七钱,生甘草五钱。为细末,炼

  • 苏方木

    出《新修本草》。即苏木,详该条。

  • 调和肝胃

    和法之一。治疗肝气犯胃、肝胃不和的方法。症见胁肋胀痛、胃脘胀闷疼痛、饮食减少、嗳气吞酸、呕吐或吐出酸苦水。常用柴胡、白芍、枳壳、甘草、吴茱萸、黄连、半夏、香附、煅瓦楞子等药。因肝邪犯胃者,重点在于泄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