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小儿热厥

小儿热厥

病证名,小儿厥证之一,又名小儿阳厥。系由邪热过盛,阳气内郁,不能透达四肢而见手足厥冷,出现热极似寒或真热假寒之象。《血证论》:“……伏火之厥,则厥后微露热形,口不和,便不溏,小便不清,心中疼热,烦躁不宁,恶明喜暗,渴欲得饮,吐衄随厥而发,皆现真热假寒之象。”“所谓热深厥亦深,热微厥亦微”(《医学心悟》)。临床所见热厥的症状,为四肢厥冷而胸腹灼热,舌干,苔黄燥或焦黑起刺,伴恶热,口渴,烦躁不得眠小便赤涩便秘,甚至神昏谵语等。治疗:“先宜治其伏火,使火得发,转厥为热,次乃更清其热”(《血证论》)。故除用白虎汤四逆散、大、小承气汤以清、下外,伴见闭证者宜开窍,可选用安宫牛黄丸紫雪丹至宝丹等;伴见脱证者宜结合益气固脱,用生脉散加减。

猜你喜欢

  • 食物利害

    出《饮膳正要》。偏指食物之害,包括食物不洁、有毒、腐败变质等,都在禁食之列。

  • 猪母刺

    见《福建中草药》。为刺苋菜之别名,详该条。

  • 弄胎

    见《妇人良方大全》卷十七。亦称弄痛、试胎。①指临产假阵痛。李长科《胎产护生篇》:“凡临月忽然腹痛,或一日,二日,三、五日。胎水已来,腹痛不止者,此名弄胎,非当产也。”②指妊娠后期,胎忽乱动,而脉象并无

  • 柏叶

    出《金匮要略》。即侧柏叶,详该条。

  • 谭永德

    【介绍】:宋代医家。沛国下邳(今江苏邳县)人。撰有《谭氏殊圣方》,已佚。

  • 疲劳咳嗽

    病名。指疲极伤肝所致的虚咳。《医学入门·咳嗽》:“疲极伤肝,咳而左胁疼引小腹者,二陈汤加芎、归、芍药、青皮、柴胡、草龙胆、黄芩、竹茹,或黄芪建中汤。”《不居集·疲劳咳嗽》:“咳而左胁偏痛,引小腹并膝腕

  • 迎香毒

    病名。《疔疮要诀》:“此疔发于脾肾肺火,生鼻孔两旁根。”由阳明热毒结聚所致。证见鼻孔旁边迎香穴焮肿作痛,甚则恶寒身热。宜清热解毒。可服用苏梗、花粉、橘红、川贝母、连翘、银花、薄荷、甘草、鲜芦根之属。

  • 较剪草

    见《生草药性备要》。为鲫鱼胆草之别名,详该条。

  • 独茅根

    出《开宝重定本草》。为仙茅之别名,详该条。

  • 息肉痔

    病名。见上海中医学院编《中医外科学讲义》,多因湿热下迫大肠,经络阻滞,瘀血浊气凝聚而成。症为肛内生息肉,多少不等,便时突出于肛外,时有鲜血、粘液随粪便排出,无痛,儿童多见。宜结扎或手术疗法,即直肠息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