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延龄固本丹

延龄固本丹

《增补万病回春》卷四方。天门冬(去心)、麦门冬(去心)、生地黄(酒洗)、熟地黄(酒洗)、山药牛膝(酒洗)、杜仲(去皮,姜酒炒)、巴戟天(酒浸,去心)、五味子枸杞子山茱萸(酒蒸)、茯苓人参木香柏子仁各二两,川椒石菖蒲远志(甘草水泡,去心)、泽泻各一两,肉苁蓉(酒洗)四两,覆盆子车前子菟丝子(酒炒,捣烂成饼,焙干)、地骨皮各一两半(妇人加酒炒当归、煅赤石脂各一两)。为细末,酒打稀糊为丸,梧桐子大,每服八十丸,空腹温酒送下。治五劳七伤,诸虚百损,形体羸瘦,下元虚冷,男子阳萎,妇人不孕,及左瘫右痪,步履艰难,脚膝疼痛,小肠疝气等。

猜你喜欢

  • 漂摇草

    见《本草纲目》。为小巢菜之别名,详该条。

  • 生斑舌

    即红中黑斑舌。详该条。

  • 即孙络。《灵枢·脉度》:“络之别者为孙。”详孙络条。

  • 内伤吐血

    病证名。见《症因脉治》卷二。多因胃热络伤,或心、脾、肝、肾劳损而致。《临证指南·吐血》:“内因起见,不出乎嗔怒郁勃之激伤肝脏,劳形苦志而耗损心脾,及恣情纵欲以贼肾脏之真阴真阳也。”其症身无表邪,脉不浮

  • 本草饮食谱

    书名。1卷。清·文晟辑,费伯雄鉴定。刊于1850年。本书将可以疗病的食物本草分为谷、豆、菜、瓜、果、味、禽、兽、鱼、虫等10部,共约200种,每种列述性味、采用、主治及宜忌等,内容简要。

  • 小儿痰泻

    病证名,见清·文叔来《慈幼便览》。多由脾虚不振,运化失常,水湿不化,聚而生痰,痰湿下注,并走肠间而成。证见泻无定时,质稠而粘,并有神疲乏力等。治宜健脾化痰,用神术散加茯苓、半夏。

  • 爱庐医案

    清·张仲华撰。张氏医案最早整理本名《爱庐方案》,共分76门,一百余案,刊于咸丰年间。1882年柳宝诒从抄本中选录24案,并加按语,编入《柳选四家医案》,改名《爱庐医案》。分内伤杂病、内风、伏气、疫邪、

  • 外科心法要诀

    书名。16卷(即《医宗金鉴》卷61~76)。清·吴谦等撰。本书以《外科大成》一书为基础,进一步整理补充编成。其电卷61论述十二经脉及外科痈疽证治总论;卷62为各类外科常用方剂。卷63~71分论头、面、

  • 脾劳

    病名。因饮食劳倦伤脾所致。《诸病源候论·虚劳病诸候》:“脾劳者,舌本苦直,不得咽唾。”《外台秘要·脾劳》:“脾劳热,身体、眼目、口唇悉痿黄,舌本强直,不能得咽唾,生地黄煎。”又:“脾劳虚损,消瘦,四肢

  • 咽路

    出《灵枢·五味论》:“咸入于胃,其气上走中焦,注于脉,则血气走之,血与咸相得则凝,凝则胃中汁注之,注之则胃中竭,竭则咽路焦,故舌本干而善渴。”系指由咽至胃之通道,即食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