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名医别录》。为败酱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中药大辞典》。为白豆蔻壳之处方名,详该条。
【生卒】:1340~?【介绍】:明代医家。字宗道。建安(今福建建瓯)人。幼年学儒,后学医。根据成无己的《注解伤寒论》,对张仲景的方剂加以注释,编成《金镜内台方议》。在晚年(82岁)时搜集有效验方,编成
川贝母、浙贝母的简称,各详该条。
望诊内容之一。《灵枢·大惑论》:“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察目可以测知五脏的变化。包括眼神、色泽及其形态等。察眼神有助于了解内脏的盛衰。精气充沛则目有神,视物清晰;精气衰则目无神,白睛暗
指夏季生长之气当令之时。《素问·五常政大论》:“长令不扬。”谓夏令生长之气不得发扬。
治则术语。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治病时必须追究疾病的根本原因,也就是审察疾病的阴阳逆从,才能确定治法。例如同是发热的证候,其原因有六淫外感、七情内伤以及痰、食、劳怯、虫疰等的不同,有阳盛发热、阴虚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三。即手心毒偏于掌边者。见手心毒条。
见《广西民间常用草药》。为一箭球之别名,详该条。
见《湖北科技》(8):60,1972。为向日葵花托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