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

证名。出《素问·异法方宜论》。挛为曲而不伸之状,常与拘、急并称,如拘挛、挛急、多属筋病。可分虚实寒热四证。《证治准绳·杂病》:“《内经》言挛皆属肝,肝主身之筋故也。……有热,有寒,有虚,有实。”虚挛多因血虚不能养筋,治用四物汤、养血地黄丸等方。实挛由于外受风寒,内有实热等所致,宜活血通经汤。寒挛则胫逆而痛,筋挛骨痛,治宜乌头汤、《千金》薏苡仁汤等方。热挛经谓肝气热则筋膜干,筋膜干则筋急而挛。用生地、当归之属。或六味丸加牛膝、当归等。

猜你喜欢

  • 死蛾核

    病名。指喉核肿大而色淡红触之坚硬者。《咽喉经验秘传》:“此症核强而硬也。因胃中有实火,膈上有稠痰,色白者是也,红者非。”参见乳蛾、石乳等条。

  • 溃槽

    证名。出《小儿药证直诀》。指走马牙疳患者所发生的齿槽腐烂、破溃证。参见走马牙疳条。

  • 阴虚喉风

    病名。见《喉科秘旨》卷上。多由肺胃阴虚,咽喉失养所致。症见咽喉干燥,声音嘶哑,干咳无痰,咽喉或两颊生苔癣若虾皮,心烦口渴等。治宜甘寒生津,滋养肺胃。用沙参麦冬汤、养阴清肺汤等加减。由肝肾阴虚,虚火上炎

  • 饶东溪

    【介绍】:见饶鹏条。

  • 附广肘后方

    参见肘后备急方条。

  • 扶突

    经穴名。代号LI18。出《灵枢·本输》。别名水穴。属手阳明大肠经。位于颈外侧,喉结旁开3寸,胸锁乳突肌后缘处;或于人迎穴后1.5寸处取穴(《针灸甲乙经》)。另说“在气舍后一寸半”《(千金要方》);“在

  • 辨证

    辨析疾病证候。为辨证论治的基本环节之一,参见辨证论治条。

  • 脉软

    喻脉象的软弱。《灵枢·四时气》:“脉软者,病将下。”

  • 内伤蓄血

    病证名。指蓄血是由于内伤所致者。其症胸胁或小腹急痛,宜桃仁承气汤或抵当汤,随痛之高下选用之。体虚者,可略加桂、附;若下血瘀滞,色晦不鲜者,酌加温补气血之品。参见瘀血条。

  • 燥火

    即燥热。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