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贵州卫生》(11):1959。为水田七之别名,详该条。
古病名。亦称脾中风。泛指风邪入中于脾发生的证候。《太平圣惠方·治脾脏中风诸方》:“夫脾气虚弱,肌肉不实,则腠理开疏,风邪乘虚入于足太阴之经,则令身体怠惰,多汗恶风,舌本强直,言语謇涩,口面僻,肌肤不仁
【介绍】:见叶桂条。
经外穴名。即印堂。《千金翼方》:“曲眉穴,位在两眉间。”
养生术语,或称咽日,道家的一种养生方法。即对日咽气,是咽气或服气中的方法之一。最早见于战国末年《韩非子》:“龟咽日气而寿。故养生者服日华。”
出《针灸甲乙经》。即栝楼,详该条。
见《民间常用草药汇编》。为土党参之别名,详该条。
经穴别名。出《针灸聚英》。即渊腋,见该条。
病名。《治疔大全》:“生于正疔之旁,其证极轻,照常治之即瘥。”
证名。指肘关节拘挛,难以屈伸。《灵枢·经脉》:“手少阳之别,……病实则肘挛。”马莳注:“邪气有余而实则为肘挛。”参见挛、拘挛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