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枢经》篇名。胀病有五脏胀和六腑胀。此外尚有脉胀、肤胀之分。本篇讨论了这些胀病的发生机制、证候特征,诊断和治法,故名。
【介绍】:宋代医家。著《小儿药证》一卷,已佚。现有从《医方类聚》的辑本。
【介绍】:宋代医生。生平不详。著《婴孩病源论》1卷,已佚。
经外奇穴名。出《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位于前臂屈侧,腕横纹上4寸,桡侧腕屈肌腱尺、桡侧缘各一穴,左右计4穴。一说“郄门穴两侧各二分”(《中国针灸学》)。主治痔疮,脱肛,前臂痛等。直刺0.5~1寸。艾炷
拔罐法的一种。见《外科正宗》。亦称药筒法,是拔罐与药物疗法结合在一起使用的一种治疗方法。通过拔罐的操作,有利于药物的渗入和吸收,以温通经络,祛风除湿,舒筋止痛。适用于风湿痹痛,腰腿痛,急慢扭伤,哮喘,
【介绍】:见顾欢条。
病名。又名眼生肉线、眼祟。系因肝胆之火郁于睑部而发。《石室秘箓》:“有人眼内长肉二条,长一寸如线香之粗,出于眼外,此乃祟也。”内治宜清肝泻胆散邪,用龙胆泻肝汤加减,外用冰片、黄连、硼砂、甘草研末调人乳
指妇人三十六种疾病。《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八:“三十六疾者、是十二癥、九痛、七害、五伤、三固谓之三十六疾也。”详见各条。
病证名。出《素问·痹论》。又名湿痹。详湿痹条。
出《本草品汇精要》。为杨梅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