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名。即髋骨。详该条。
渴证之一。见《圣济总录》卷五十九。因脾胃实热灼津所致。症见胸膈烦闷,口渴引饮。治宜清胃生津,用猪肚丸、赤茯苓散、玉女煎等方。
病名。《疡医准绳》卷二:“虎须疔生于唇下。”证治同人中疔。
见《医宗金鉴》卷六十一。即砭镰法。见该条。
病名。见《陈素庵妇科补解》。属产后下利范畴。参见产后下利条。
苔色洁白,津少光亮,其形如片片雪花布散舌上,比一般白苔之色更白。这是脾阳衰微,寒湿凝聚中焦,不能输布津液所致。宜甘温养阳,健脾燥湿。
出《神农本草经》。为天花粉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外科大成》卷二:“痰注发,形如布袋,坚硬如石,不红不热……。”在病因方面认为系痰伏所致,故名。此病生于脊背部,属无头疽。治疗参见无头疽条。
古病名。见《备急千金要方》卷八。又名卒中。详见卒中①。
病名。即脚根喉风。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