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岚溪
【介绍】:
见谢毓秀条。
【介绍】:
见谢毓秀条。
见《植物名汇》。为野牡丹之别名,详该条。
即横刺,见该条。
见《本草纲目》。为韭根之别名。详该条。
见《湖南民间药物资料》。为牡蒿之别名,详该条。
指结喉两旁的足阳明经人迎穴处动脉搏动亢进。可见于水肿、哮喘、怔忡等病证。《灵枢·论疾诊尺》:“视人之目窠上微痈,如新卧起状,其颈脉动,时咳,按其手足上,窅而不起者,风水肤胀也。”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五。即无名肿毒。见该条。
脚气病之一。见《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三。指风寒暑湿流注足少阳胆经而成的脚气。症见口苦,善太息,胁痛,面垢,肌肤不泽,头额、目锐眥痛,缺盆并腋下马刀肿,自汗,振寒,发热,胸中、胁、肋、髀、膝外至胻绝骨外
明代官名。为生药库之最高官职,主管该库事务。参见生药库条。
外治法之一。亦称起泡、提泡。用具有刺激性的药物,敷贴于特定部位上,使之发泡的治法。如硃砂巴豆膏敷印堂穴治白喉;斑蝥研粉,放于小膏药中心,贴项两侧(患左贴右,患右贴左)治急性扁桃体炎(贴后三、四小时起泡
病名。出《外科启玄》卷六。即箕门痈。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