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见王锡錱条。
见《四川中药志》。为栝楼之别名,详该条。
即药鼎,见该条。
指整个口腔,包括口唇、舌、齿、腭等。下连气管、食道。口是饮食物摄入的门户,为脾之外窍,脾胃功能调和,则口食知味,唾液分泌正常。《灵枢·脉度》:“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谷矣。”口唇、舌与喉咙、会厌等
出《本草纲目》。为食茱萸之别名,详该条。
出《广志》。为苹果之别名,详该条。
见《陆川本草》。为鸭脚木皮之别名,详该条。
见针灸传真条。
病证名。小儿食积成痞而致发热者。《幼科指南》:“痞热者,由饮食不清,伏结于内,致成痞块,以生内热,熏灼于外。”宜以消积清热为治。
见《广西药用植物名录》。为四方藤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