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格阳喉痹

格阳喉痹

病名。《景岳全书·杂病谟》卷二十八:“格阳喉痹,由火不归元,则无根之火,客于咽喉而然。其症上热下寒,全非火证。凡察此者、但诊其六脉微弱,全无滑大之意,且下体绝无火证,腹不喜冷即其候也。”俗称上热下寒喉痛。多由于过用攻伐之剂,或房劳伤精,致火不归元,虚火上灼咽喉。虽有喉痹,但有真寒假热之象,故云格阳,症见咽喉微痛,色红紫,口干不喜饮,低热,脉沉紧,或洪大而无力。治宜引火归元。方用镇阴煎加减;或用姜、附、归、地回阳于肾以温中,用芪、参、术、草,益气于肺以达外;或用知柏地黄丸等。

猜你喜欢

  • 洪正立

    【介绍】:清代医家。字参岐。新安(今安徽歙县)人。曾对龚廷贤所纂辑的《医学入门万病衡要》(又称《医衡》)一书加以编录。

  • 涎嗽

    证名。出《儒门事亲》。指咳嗽而有痰涎溢出者。多由风热炽盛,灼液酿成痰涎,上逆而嗽;亦有素体阳虚,肺复受寒,以致痰涎上泛,射肺而嗽。风热炽盛者,治以清热豁痰为主,用温胆汤加竹黄,竹沥,僵蚕之类;阳虚受寒

  • 前谷

    经穴名,代号SI2。出《灵枢·本输》。属手太阳小肠经。荥(水)穴。位于小指尺侧,第五掌指关节前方,掌指横纹端凹陷处,赤白肉际,握拳取穴。一说“在手小指外侧,第二节纹头”(《针灸集成》)。布有来自尺神经

  • 安邪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备急千金要方》作安耶。即仆参,见该条。

  • 徐雄

    【介绍】:南北朝时期南齐医生。世代业医,精于诊断,其父徐文伯为南北朝时期名医。

  • 肺虚

    出《素问·脏气法时论》。①泛指肺之气血、阴阳不足的各种病证。多由寒温不适,病久体弱,久咳伤肺所致。症见咳嗽,气短,痰多清稀,怠倦懒言,声音低弱,怕冷,自汗;或潮热、盗汗,手足心热、失眠、午后颧红,口干

  • 许敬之

    【介绍】:见许逊条。

  • 胃汁

    即胃津。详该条。

  • 虫吐

    病证名。指蛔虫所致的呕吐。《医学入门》卷五:“虫吐时常恶心,胃口作痛,口吐清水,得食暂止,饥则甚者,胃中有蛔也。”治宜和胃驱虫。可用二陈汤加苦楝根、使君子、白术、乌梅、槟榔等。参见吐蛔条。

  • 少关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阴交,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