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次传

次传

五脏病相克的次序相传,如《灵枢·病传》所言的“病先发于心,一日而之肺,三日而之肝,五日而之脾”等是。五脏病依次传其所胜,于病为逆,预后不良,故《病传》又谓:“诸病以次相传如是者,皆有死期。”

猜你喜欢

  • 外眦

    出《灵枢·癫狂》。亦名锐眦、小眦、眼梢头、眼小嘴、眼小睫、眼小角、目锐眦、小眦。为上下眼弦颞侧的联合处,即外眼角(上下眼睑在颞侧连结部)。是足少阳经的起点,有童子髎穴。《灵枢·癫狂》:“目眦外决于面者

  • 竹丝鸡

    见《陆川本草》。为乌骨鸡之别名,详该条。

  • ①通注。敷涂。《周礼·天官》:“疡医掌肿疡、溃疡、金疡、折疡之祝药。”贾公彦疏:“祝,注也,注药于疮。”②古代巫医所用的一种精神疗法。《灵枢·贼风》:“先知其病之所以生者,可祝而已也。”参见祝由条。

  • 金星内锁

    病名。见清·聂子因《眼科易简补编》。因心脾积热,上灼于目,津血耗损,致瞳神缩小,状似金色之秤星。属金花内障范畴。参见该条。

  • 罗浮金锦香

    见《中国药用植物图鉴》。为朝天罐之别名,详该条。

  • 喉科草

    见《中医方药学》。为火炭母草之别名,详该条。

  • 麻证新书

    见麻疹全书条。

  • 周天散

    《张氏医通》卷十五方。地龙二两,蝉蜕(去翅足)半两。为粗末,每服半钱至一钱,分四次(昼三夜一)服,乳香煎汤调下。治痘黑陷,项强直视,喘胀发搐。

  • 放痧法

    又名刺痧法。主治实热痧毒深入血肉中,有青筋、紫筋现于肘弯、腿弯者。用消毒三棱针于曲池、委中直刺或斜刺,放出紫黑血,使痧毒有所泄,然后根据痧症用药。若未现痧筋者,可用手蘸水拍之即现。余如手足十指尖或指背

  • 尺肤

    前臂内侧自肘至腕的皮肤,体表望诊和切诊的部位。《灵枢·论疾诊尺》:“尺肤滑,其淖泽者,风也。”又:“尺肤热甚,脉盛躁者,病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