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仲堪
【介绍】:
东晋时期大臣,兼通医学。陈郡(今河南淮阳)人。讲求孝道,深得晋孝武帝的赏识,后因争权夺利失败自杀。著有《殷荆州要方》,已佚。
【介绍】:
东晋时期大臣,兼通医学。陈郡(今河南淮阳)人。讲求孝道,深得晋孝武帝的赏识,后因争权夺利失败自杀。著有《殷荆州要方》,已佚。
经穴名。代号LR4。出《灵枢·本输》。别名悬泉。属足厥阴肝经。经(金)穴。位于足背内侧,当内踝前方1寸,胫骨前肌腱内侧缘凹陷处(《针灸甲乙经》)。一说“内踝之前一寸半陷者之中”(《灵枢·本输》)。布有
见理瀹骈文摘要条。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卷六十五方。丝瓜藤(近根处者)不拘量。烧存性,为末,每服三钱,食后黄酒送下。治鼻渊头痛,鼻流血水,淋沥腥秽,头眩晕而痛。
简称五禁。指五脏病变时对五味的禁忌。《灵枢·五味》:“肝病禁辛,心病禁咸,脾病禁酸,肾病禁甘,肺病禁苦。”马莳曰:“此言五脏之味有五禁,皆五行之相克者也。”因五脏已病,故不宜以其相克之味更令其虚。《素
疮疡内治法中“消、托、补”三大法则之一。见《外科精义》卷上。凡疮疡初起尚未成脓,用内服药促其消散,为疮疡内消法。根据肿疡发生的病因和证情等辨证施治,如表邪未解者以解表为主;热毒炽盛者以清热为主;里实者
即鼻准。详该条。
【介绍】:见裘庆元条。
病证名。见《竹林女科证治》。指由肾虚不能约制胞络,以致冲任不固,而成崩漏下血不止,兼见腰膝痠软,疲倦乏力等。宜补肾固冲。方用固冲汤加鹿角胶。
出《小儿药证直诀》。即钩藤。详该条。
病证名,亦称小儿吐。本症多由乳食过多,停滞中脘,损伤胃气,不能运化所致。《圣济总录》:“小儿呕吐者,脾胃不和也。或因啼呼未定而遽饮乳;或因乳食中伤冷,令儿饮之,皆致呕吐。”此外,还有因感触惊异,蛔虫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