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见《隋书·经籍志》。10卷。魏·吴普撰。已佚。
养生书。唐·司马承桢著。又名《天隐子》。刊载于《夷门广牍》及《说郛》中。内容有神仙、易简、渐门、斋戒、安处、存想、坐忘、神解等八篇。书中所述导引法,不咽气、吸气、停气,而只是安心定意,以意领气。
见清·赵其光《本草求原》。即肉桂,详该条。
病名。出《外科启玄》卷五。即疖生于乳房部者。证治同疖。
七气之一。《诸病源候论·七气候》:“恚气,则积聚在心下,不可饮食。”参见七气、九气条。
《素问》篇名。本篇根据生克规律,从生理、病理等方面论述了五脏之气与四时的关系;并指出了五脏虚实的一般证候以及针刺用药的补泻宜忌。这些都与四时气候有密切的联系,故名。
出《本草经疏》。指治疗血证的三大治法。即血虚用补法,血瘀用通法,血热用清法。
见《本草纲目》。为牵牛子之种皮呈淡黄白色者,详该条。
证名。指因情志抑郁所致的三种郁证。见《景岳全书·论情志三郁证治》。即怒郁、思郁、忧郁。详各条。
病证名。见《丹溪心法附余》卷十一。多因嗜食炙煿,或饮酒过多,热毒蕴结大肠,迫血妄行所致。症见大便下血,颜色鲜红,腹痛口渴,肛门灼热,舌红干燥,脉弦数等。治宜清热解毒,凉血止血。选用黄连丸、凉血地黄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