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水谷痢

水谷痢

古病名。见《诸病源候论·痢病诸候》。①指脾胃虚弱,不能消化所致的痢疾。《时病论》卷三:“水谷痢者,糟粕脓血杂下,腹中微痛,登圊频频,饮食少餐,四肢困倦,脉来细缓无力,或关部兼弦,此因脾胃虚寒,虚则不能健运,寒则不能消化也。”治宜健脾温中为主。②指水土不伏所致的痢疾。又称不伏水土痢。详该条。③指飧泄。《杂病源流犀烛·痢疾源流》:“飧泄亦曰水谷痢。”用保和丸和胃丸等方。参见飧泄条。

猜你喜欢

  • 膂筋

    出《灵枢·九宫八风》。指脊骨两旁浅层肌肉的肌腱。

  • 银花藤

    见《医学真传》。为忍冬藤之别名,详该条。

  • 晏食

    即戌时。《素问·标本病传论》:“冬人定,夏晏食。”

  • 吊马桩

    见《江西中医药》(10):64,1957。为千斤拔之别名,详该条。

  • 竹杖

    经外奇穴名。《肘后备急方》:“葛氏治卒腰痛诸方,不得俛仰方,正立倚小竹,度其人足下至脐,断竹,及以度后,当脊中,灸竹上头处,随年壮。”近代《中国针灸学》列作奇穴,名竹杖。即位于后正中线上,当与脐相对之

  • 按摩麻醉

    即推拿麻醉。见该条。

  • 黄履素

    【介绍】:见黄承昊条。

  • 产后汗血

    病证名。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三。因产后阴气大虚,血气伤动所致。症见产后汗出如血。治宜大补血分。方用圣愈汤加阿胶,或用单方刺猬皮散(刺猬皮烧灰每服二、三钱,米饮调下,或用肉煮食者更佳)。

  • 肠垢

    证名。指大便时排出的腐浊垢腻物质。多因湿热邪毒郁滞肠道所致。《诸病源候论·痢病诸候》:“肠垢者,肠间津汁垢腻也。”便肠垢,可见于热痢。协热利等。《杂病源流犀烛·痢疾源流》:“其冷热蕴结肠胃间,滑泄垢腻

  • 万方类编

    见本草纲目万方类编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