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上海市饮片炮制规范》。为砂仁壳之处方名,详该条。
病名。多由上焦风热邪毒上冲咽喉而起。《重楼玉钥》卷上:“此症生靠帝中下边,初起两边红紫如粟形大,逐时胀肿,起鳞向上者是;渐长如绿豆大,似松子一样,甚至黄皮裹住。及有莲子大者,斯难治矣。”一边生者名单松
即鼻。详该条。
疝之俗称,出《奇效良方》卷四十七。详疝条。
指伤寒病汗、吐、下、和、温、清等六种治法。
会,指穴位。《灵枢·九针十二原》:“节之交,三百六十五会;……所言节者,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也。”谓人体有365个穴位,是经络气血出入会合的地方。
出《本草衍义》。为水红花子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见《医学衷中参西录》。即眦赤烂,详该条。
医论著作。元·朱震亨撰于1347年。1卷。共有论文41篇,着重阐述“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医理。在治则上主张并长于运用滋阴降火之法以及和血疏血、导痰行滞诸法。临床强调观形察色,切脉问证,尤重脉诊。所发
见《江苏药物志》。为石荠苧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