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湿热泻

猜你喜欢

  • 满天星疔

    病名。出《外科真诠》卷下。即三十六丁。见该条。

  • 竖鹅

    病名。见《疡科选粹》卷三。即乳蛾。详横鹅条。

  • 无名肿毒

    证名。见《医学入门》卷六。又名肿疡、虚疡。①《外科大成》卷四:“无名肿毒者,以其随处而生,不按穴次,不可以命名也,皆因风邪寒热客于经络所致。但其因风邪内作者,则无头无根;因气血相搏者,则有头有根;因风

  • 枯芩

    见《药品化义》。为黄芩之老根,详该条。

  • 夹脊穴

    经外奇穴名。①指背部脊椎两旁的穴位。《素问·缪刺论》:“从项始数脊椎侠脊,疾按之应手如痛,刺之旁,三痏立已。”杨上善注:“脊有二十一椎,以两手侠脊当推按之,痛处即是足太阳络,其输两旁,各刺三痏也。”《

  • 济生豨莶丸

    即豨莶丸。见该条。

  • 叭哒杏仁

    见《要药分剂》。即巴旦杏仁,详该条。

  • 五畜

    指牛、犬、羊、猪、鸡等五种畜类肉。《素问·脏气法时论》:“五畜为益。”

  • 白环藤

    出《本草拾遗》。为萝藦之别名,详该条。

  • 五黄膏

    《银海精微》卷下方。黄连、黄芩、黄柏、大黄、黄丹。为细末,冷水或茶水调匀,将药放芙蓉叶上,贴二太阳穴。治目肿涩痛,局部喜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