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针灸资生经》等作池头。即温溜,见该条。
见《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即神仙百解散,见该条。
病名。俗名产后水谷利。素体脾胃虚弱,复因产后劳倦伤脾,转输失职所致。症见泄泻完谷不化。治宜温阳健脾祛瘀。方用生化汤加益智仁、砂仁、豆蔻、木香、柴胡、升麻、陈皮、党参。
即上骱手法。是应用手的技巧,将脱臼之骨关节恢复其原位。详见上骱手法条。
证名。指目干涩少津,昏昧不适之候。《原机启微》剋“……肝开窍于目,故肝受剋,而目亦受病也。其病眵多眊矂紧涩,赤脉贯睛。”参见目昏条。
见《中药材手册》。为远志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出《仙传外科集验方》卷六。又名癀走。指疔毒迅速走散入于血分,全身出现高热神昏等症者。多因患疔毒时,正气内虚,或因热毒炽盛,失于调治,使疔毒散入血分,内攻脏腑所致。证见疮顶黑陷,无脓,肿势散漫,
病证名。见清·佚名《眼科易知》。即室女逆经,详该条。
详血热条。
见《丹溪心法附馀·盗汗》。阴汗之一种。详阴汗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