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摘元方》。为急性子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见《疡医大全》卷廿。又名火腰带毒。由风热壅于肌表而成。证同一般外痈。治用断毒截腰法:白及、雄黄各一两,研细末,鸡蛋清调敷,干则易之。余参见外痈条。
见《本草纲目》。即山柰,详该条。
见《福建民间草药》。为鱼腥草之别名,详该条。
指上眼睑,又称目上弦。见目弦条。
证名。即肠鸣。《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鞕,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参见肠鸣条。
参见小儿则条。
病名。《外科大成》卷二:“状如莲花,层层叠起,有细孔,痒痛出脓水。”即肛漏日久,外口肉芽增生,时出脓水而自觉痒痛者。宜如圣散外敷,内服槐角地榆丸;或手术治疗。参见漏条。
病名。出《外科证治全生集》卷一。即脱囊,见该条。
见《杂病源流犀烛·内伤外感门》卷二十一。即丁香阿魏丸,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