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指结胸之一。指水邪结于胸胁者。《注解伤寒论》卷四:“但结胸无大热者,非热结也,是水饮结于胸胁,谓之水结胸。周身汗出者,是水饮外散,则愈;若但头微汗出,余处无汗,是水饮不得外泄,停畜而不行也,与大陷胸
即寸口。《灵枢·终始》:“持其脉口,人迎,以知阴阳有余不足,平与不平,……。”详寸口条。
病证名。《厘正按摩要术》:“小儿痰壅气塞,呀呷作声;甚至痰漫窍闭,如痴如迷;甚至痰塞喉间,吐之不出,咽之不入,在小儿为尤多。”治宜豁痰开窍,用涤痰汤加减。
是根据经络学说的理论,用拇指或食指的指腹在经络穴位上按压或滑动,以发现压痛,凹陷或结节等现象,并进行分析综合,借以诊断疾患的一种方法。
见《广西中兽医药用植物》。为无患子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见《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指自觉咽喉、口腔干燥之症。详口干、渴等条。
病名。《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九:“足少阴为肾之经,其气通于耳。其经虚,风热乘之,随脉入于耳,与血气相搏,故耳生疮”。或由肝、胆、三焦湿热上冲所致。症见左耳或右耳,或两耳生疮,焮红肿痛,或破流脓水,身发寒
【介绍】:清代医家。字搢臣。江苏扬州人。生平事迹欠详。辑有《愿体医话良方》一书(1838年),其内容主要包括急救方法和方药。
经外奇穴名。见《经外奇穴汇编》。位于髂前上棘下方凹陷(维胞)斜下1寸处;或于维道穴斜下2寸处取穴。主治子宫下垂。直刺0.5~1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见王氏医案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