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热病

热病

病名。出《素问·刺热篇》。①泛指一切外感热性病,意同广义的伤寒。《素问·热论》:“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参见伤寒、温病条。②指伤寒病五种疾患之一。《难经·五十八难》:“伤寒有五,……有热病,有温病。”③指夏季伏气所发的暑病。《医宗必读·伤寒》:“热病者,冬伤于寒,至夏乃发,头疼身热恶寒,其脉洪盛。”《温热逢源》:“伏气所发者,名为热病;而以暴感而病者,仍名曰暑病。”④指五脏热病。见《素问·刺热篇》所论“肝热病”、“心热病”、“脾热病”、“肺热病”、“肾热病”等,详见各该条。⑤《灵枢经》篇名。本文主要论述各种热病的症状、诊断、治疗和预后等,故名。内容列举了五十九个治疗热病的穴位和热病禁刺的兼症。同时对偏枯、痱、胸满喉痹等症治也作了简述。

猜你喜欢

  • 华佗神医秘传

    书名。22卷。托名汉·华佗撰,唐·孙思邈集。本书不见于一般书目和前人引录,卷首有孙思邈、徐大椿序言各一篇,亦均系托名之作。其内容包括病理秘传、临床秘传、神方秘传及内、外、妇、产、儿、五官、皮肤、伤科、

  • 窦默

    【介绍】:见窦杰条。

  • 补脾摄血

    同补气摄血。是治疗脾不统血,气不摄血所致的出血证候的方法。如月经先期,血量较多,色淡质稀,脉虚弱无力;下血紫暗,或先便后血、脘腹隐痛、面色白,脉细弱;反复皮下出血,神疲乏力,头眩心悸,脉虚细弱;溃疡病

  • 盛希道

    【介绍】:见盛端明条。

  • 马茄子

    见《陕西中草药》。为蕤仁之别名,详该条。

  • 心下痞

    证名。见《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指胃脘满闷,按之柔软不痛者。多因伤寒表邪未解,误用下法,或内伤元气不足,痰湿、郁热蕴结所致。《注解伤寒论》卷四:“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而反下之,表中之阴入里,结

  • 行经

    指月经来潮。

  • 顾成章

    【介绍】:晚清文人。字咏植。江苏武进人。撰有《周礼医官详说》一书,对古医政制度有所考释。

  • 胫骨

    骨名。出《灵枢·经脉》。又名骭骨、成骨。解剖学同名骨,位于小腿内侧。参见骨条。

  • 孔以立

    【介绍】:清代医家。字毓礼。黎水(属河南)人。辑有《痢疾论》一书(1752年刊行),采集历代诸家论述,列述辨证、治法、方药,论述亦颇出心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