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焠(cùi 翠)

焠(cùi 翠)

针法之一。火针之类。即将针用火烧热后,迅速刺入,即行拔出。《灵枢·寿夭刚柔》:“刺布衣者,以火焠之。”《素问·调经论》:“病在骨,焠鍼药熨。”

猜你喜欢

  • 白硇砂

    见《药材资料汇编》。为硇砂药材之一种,详该条。

  • 偶斋主人

    【介绍】:见年希尧条。

  • 医宗己任编

    丛书名。8卷。清·杨乘六辑,王汝谦补注。谓“以天下为己任”,故题名“己任编”。全书辑评四种清代医著,即高鼓峰《四明心法》(又名《医家心法》)3卷,《四明医案》1卷;以及吕用晦《东庄医案》1卷,董废翁《

  • 急则治标

    病有标本,治分缓急。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例如长期阴虚发热的病人,忽然喉头肿痛,水浆难下。这时阴虚发热是本,喉头肿痛是标;如果喉头肿痛严重,有窒息的危险,便成为主要矛盾,就要先治喉痛的标证,标病解除

  • 耵聍

    (níng宁)又名耵耳,俗称耳垢。乃耳孔泌出液体与进入耳中之尘垢结成。大量耵聍堵塞,则形成耵聍栓塞,影响听力。《灵枢·厥病》:“耳中有脓,若有干耵聍,耳无闻也。”

  • 人经

    泛指人体经脉。《灵枢·经脉》:“人经不同,络脉异所别也。”

  • 涎液不收

    即流涎。详该条。

  • 虾蟆衣

    出《尔雅·郭璞注》。为车前草之别名。详该条。

  • 芋茎

    见《湖南药物志》。为芋梗之别名,详该条。

  • 大黄藤

    见《中草药新医疗法处方集》。为黄藤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