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指疫喉病人因邪火下陷而大便溏泄者,若邪盛正虚,多便溏而神昏,痧隐喉烂者为病重。若愈后脾虚,则便溏不止,宜健脾止泻。可选用参苓白术散加减。
古病名。见《肘后备急方》卷三。又名急风。详见该条。
见《生草药性备要》。为向天盏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见《景岳全书·杂证谟》。指因火盛所致的消渴病。消渴病以阳消居多。详消渴条。
《傅青主女科》卷下方。人参二两,当归(酒洗)、熟地黄(九蒸)、麦门冬各一两,枸杞子、山茱萸各五钱,阿胶珠、荆芥穗炭各二钱,肉桂一钱。水煎服。治产后气喘,气血将脱。
见《陕西中草药》。为蜀葵花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费启泰条。
十天干之简称。见该条。
见《本草纲目》。为姜黄之药材名,详该条。
见《药物生产辨》。为菊花药材之一种,详菊花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