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生草药性备要》。为丢了棒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指受寒伤冷所致的泄泻。又称冷泻、寒泄、寒泻。《素问·至真要大论》:“厥阴司天,风淫所胜,民病……冷泄,腹胀。”参见寒泄、冷泻条。
【介绍】:宋代针灸医生。籍贯不详。精通针法,善用补泻法治病。
白苔为主,舌尖灰苔而舌根黄苔的舌象。为湿热之候,如舌根黄而苔腻,目黄,小便黄,宜用茵陈蒿汤加减治疗(见《伤寒舌鉴》)。
见《江西草药》。为腐婢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出《灵枢·热病》。苛,痒也。轸同疹。轸鼻即鼻上瘙痒出疹。治参见酒齇鼻条。
即漱涤。详该条。
见六译馆医学丛书条。
出《新修本草》。为铅丹之别名,详该条。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鸡骨香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