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名。指头额局部多汗。《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称为额上汗出。分虚实二证,实证湿热者居多,虚证多为亡阳虚脱之候。《类证治裁·汗症》:“胃热上蒸,额汗发黄,小水不利者,五苓散加茵陈,甚则茵陈蒿汤利之。”
见《植物名实图考》。为七叶一枝花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即经行情志异常。详该条。
出《本草原始》。月经的别名,详月经条。
病证名。见《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二。即坠睛。详该条。
【介绍】:见范汪条。
出《神农本草经》。即女贞子,详该条。
病证名。指经期从口鼻中出血。《竹林女科证治》:“经不往下行而从口鼻中出,名曰逆经,此由过食椒姜多热之物,热伤其血,血乱上行。宜服犀角地黄汤。”参见逆经条。
见《杭州药用植物志》。为元宝草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宋代医生。名医郝允之子,博陵(今河北省定县、蠡县一带)人。继承父业,精通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