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医门补要》卷中。即赤白游风色白者。详该条。
出《名医别录》。为白苏叶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见《圣济总录》卷一百一十六。又名鼻疳、鼻疳蚀、鼻疮、鼻、疳鼻等。小儿多患。多因肺胃积热,或由风湿之气壅成内热所致。本症以鼻下两旁生疮,赤痒,或连唇生疮,渗液浸淫、糜烂为主,甚而波及鼻孔;间或伴有
十怪脉之一。又称转丸脉。脉来去捉摸不定,如豆之旋转状。
见《临证指南医案·郁》。肝体阴而用阳,喜条达舒畅,既恶抑郁,也忌过亢。肝为将军之官,其刚强之性,主要体现在肝气方面。肝气太过,易于急躁、发怒;肝气不足,则使人恐惧胆怯。
见《云南中草药》。为小白撑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见《疡医准绳》卷三。即眉疽,见该条。
见《甘肃中药手册》。即核桃楸皮,详该条。
病证名。指外感风热引起的头痛。见《外台秘要》卷十五。《医林绳墨·头痛》:“上攻头目,或连齿鼻不定而作痛者,此为风热之头痛也。”《杂病源流犀烛·头痛源流》:“因风热痛者,必兼目昏鼻塞。”症常见头部胀痛,
证名。见《世医得效方·大方脉杂医科》。又称小便利多、小便多。详小便多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