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医官职称。系官医提举司之副职主管官员,始设于1288年(至元二十五年),官阶为从六品。
病名。《太平圣惠方》卷五十六:“人先天他痛,忽被鬼邪所击,当时心腹刺痛,或闷绝倒地,如中恶之类。其得差之后,余气不歇,停住积久,有时发动,连滞停住,乃至于死。死后注易傍人,故谓之鬼疰也。”可选用犀角散
见《南宁市药物志》。为赶风柴之别名,详该条。
凛冽的寒水。《素问·刺法论》:“寒行于上,凛水化布天。”
见《皇汉医学·产科发蒙》。即儿枕痛。详该条。
病名。见《时疫白喉捷要》。即缠喉风。详该条。
病名。《喉科紫珍集》上卷:“积热喉痈,因食炙煿厚味醇酒,以致胃火冲上。患生帝丁之傍,肿痛与乳蛾相似。”治宜解毒泻热,消肿止痛。方用普济消毒饮,黄连消毒饮、清瘟败毒饮等加减。
病证名。系指外邪闭其耳窍,致听力下降者。《景岳全书》卷二十七:“邪闭者,因风寒外感乱其营卫而然,解其邪而闭自开也。”方可选用九味羌活汤、麻黄汤等加减。参见耳聋条。
见清·刘士季《草木便方》。为大巢菜之别名,详该条。
见《贵州民间药物》。为大丁草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