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属水,肝属木。根据五行的滋生制约关系,水不涵木,即肾阴虚不能滋养肝木,出现肝阴不足,虚风内动的病症。表现为低热、眩晕、耳鸣、耳聋、腰酸、遗精、口干咽燥、手足蠕动,甚则抽掣等。
腹内拘急,疼痛不舒。《素问·骨空论》:“冲脉为病,逆气里急。”
病名。出《辨证录》卷十三。即手心毒。见该条。
病名。出《外科大成》卷二。即脑疽。见该条。
见《广西药用植物名录》。为三对节之别名,详该条。
见清·叶其蓁《女科指掌·调经门》。即经行后期,详该条。
病证名。疳疾的一种证候。见《太平圣惠方》第八十七卷。由于小儿乳食不调,心、脾积热,津液虚损所致。症见羸瘦,皮肤干枯,两目干燥凹下,或畏光,夜热不安,啼哭无泪,腹部胀满,口干唇燥,或颈项倒斜。治宜健脾益
病名。见清·佚名《眼科捷径》。即枣花翳内障。详该条。
书名。4卷。宋·杨士瀛撰。本书将小儿诸病分为:初生、变蒸、惊、中风、疳、积、热、伤寒、痰嗽、脾胃、丹毒、杂证诸门,每门各列疾病子目,分别介绍证治与方论。此书原刊本已佚,今存本为明·朱崇正重校复刊本,复
见《陕西中草药》。为土贝母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