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见《疡医准绳》卷六。即髌骨因跌扑引起脱臼。详脚膝出臼条。
病名。见《肘后备急方》卷六。即风火眼,详该条。
见飞阳条。
即《灵枢经》。详该条。
书名。1卷。清·李识候参订。书成于1902年。此书论述暑症以及与暑邪有关病证,包括初夏湿温、季夏暑病、秋令伏暑和疟疾、痢疾等。作者分经辨证,并按标本虚实寒热立方遣药,颇多经验之谈。现有《三三医书》本等
《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方。麦门冬、芦根、竹茹、陈仓米各一升,生姜四两,白术五两,甘草、茯苓各二两,陈皮、人参、玉竹各三两,蓴心五合。为粗末,水煎,分三次服。治上焦热,腹满不欲食,或食则先吐后泻,肘挛痛
病证名。《证治准绳·杂病》:“目不赤不痛苦,无别病,只是时常流出冷泪,甚则视而昏渺也……。盖精液伤耗,肝胆气弱膏涩,肾水不足,幽隐之病已甚,久而失治,则有内障青盲、视瞻昏渺之患。精血衰败之人,性阴毒及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方。枳实(麸炒)一两,白术、人参、炙甘草、茯苓(去皮)、炮姜各二两。为细末,炼蜜为丸,鸡子黄大,每服一丸,热汤化下,连进二、三服,不拘时服。功能理中焦,除痞满,逐痰饮,止腹痛。
见《云南中草药》。为绣球防风之别名,详该条。
书名。3卷。金·李果撰。约刊于十三世纪。本书是作者创导脾胃论学说的代表作。李氏根据《内经》:“人以水谷为本”的观点,强调补益脾胃的重要性,并在此理论基础上结合内科杂病的辨证论治予以阐析。书中对于饮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