痘疹遂生编
见遂生编条。
见遂生编条。
见备急灸法条。
出《丹溪心法》。为栝蒌子之别名,详该条。
即补阴。详该条。
见图经衍义本草条。
厥阴病证型之一。包括阳虚寒厥和血虚寒厥。详厥阴病条。
病名。出《疡医大全》卷二十七。即脚发。见该条。
病名。见《喉科杓指》卷二:“此症肺经脉缓,寒重色紫,亦不太肿。内服凉剂,久之必烂。”指因寒邪伏于肺经所致。症见咽喉微肿不大,色紫,脉缓,属寒象。切不可作火邪治。治宜温散寒邪。可选用九味羌活汤加减;或用
病名。见《外科理例》卷五。即发于环跳穴的附骨疽。详附骨疽条。
经穴名。代号BL31。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太阳膀胱经。位于骶部,在第一骶后孔中,约当髂后上棘与骶正中线之中点。布有第一骶神经后支和骶外侧动、静脉后支。主治腰骶疼痛,月经不调,赤白带下,大小便不利,下
书名。22卷。清·黄元御编撰。刊于1754年。黄氏认为《金匮要略》治内伤杂病,大旨以扶阳气、运化脏腑气血功能为主,而后世又有滋阴之说,遂推阐“阳自阴升,阴由阳降”之理,颇有见地;但在论治方面多从温燥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