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

病名。出《尔雅》。又名大脖子、瘿气。《说文》:“瘿,颈瘤也。”瘿瘤的名目较多,《圣济总录》卷一二五有五瘿,即石瘿、泥瘿、劳瘿、忧瘿、气瘿。发病与水土因素有关,或忧思郁怒,肝郁不舒,脾失健运而致气滞痰凝于颈部而成。颈部肿块色红而高突,或蒂小而下垂,有如樱络之形状。多指甲状腺肿大一类疾患。详见气瘿、肉瘿、血瘿、筋瘿、石瘿等条。

猜你喜欢

  • 鸡冠痔

    病名。痔的一种。《外科十三方考》下编:“此痔形似鸡冠,硬而赤肿作痛,搔破后则出血流水”。治宜铜绿、乳香、没药、威灵仙、寒水石(煅)各五钱,甘石一钱,胆矾三钱,海螵蛸五钱,为细末,以猪胆汁调匀搽之。

  • 宋武

    【介绍】:明医生。字汝南。安徽凤阳人。世业医,武尤精其学,治辄奏效。总兵周仕凤患急症重危,武命锉葱一束置脐上,以火熨之,即目开,又启其口,灌药一剂而愈。还曾设药局施药数载,全活甚众。兼能诗文,著有《青

  • 兰香饮子

    《张氏医通》卷十六方。生石膏、知母、炙甘草、人参、甘草、兰香、防风、升麻、桔梗、连翘、半夏、白豆蔻。水煎服。治消中能食而瘦,大渴便秘。

  • 格阳衄血

    病证名。指因多劳过欲,真阴亏损,阳浮引阴血从上窍而出的衄血。《景岳全书·杂证谟》:“衄血有格阳证者,以阴亏于下,而阳浮于上,但察其六脉细微,全无热证,或脉且浮虚豁大,上热下寒,而血衄不止,皆其证也。治

  • 牙缝出血

    病证名。见《景岳全书》卷二十八。即齿衄。详该条。《鲍氏验方新编》卷一:“不外阴火内燔,冲激阳明……方用大熟地二两、麦冬三钱、上桂一钱、炮姜五分、淮牛膝三钱、粉甘草二钱、附片一钱。煎浓冷饮。”

  • 钩吻中毒

    病名。因误食钩吻而出现中毒症状者。见《诸病源候论·解毒诸候》。钩吻又名断肠草、胡蔓藤、烂肠草、黄藤、毒根等。有剧毒。误食后初见口咽脘腹烧灼疼痛,呕噁流涎,吞咽困难,或腹胀腹泻。继则眩晕语蹇,肢麻无力,

  • 汗血

    证名。出《诸病源候论·血病诸候》。又名血汗、肌衄。详血汗条。

  • 头运眼花

    证名。或作头晕眼花。指身体有飘忽不定、眼花缭乱的感觉。《景岳全书·杂证谟》:“但忽运而忽止者,人皆谓之头运眼花。”详眩晕条。

  • 臑交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臑会,见该条。

  • 妊娠皮肤干涩

    病证名。《陈素庵妇科补解》:“妊娠皮肤干涩,由荣血衰少不能濡润肌肉,充达腠理,是以外则皮肤皱揭,内则口燥咽干,或二便俱闭,或足痿无力也。……治宜清肺之燥,滋肾水生化之源……宜清燥汤。”(黄芩、黄连、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