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见李梴条。
病名。出《疮疡经验全书》卷四。由阳虚,复感湿热结滞而成。此证发展缓慢,患处皮肤坚硬肿痛,初起白泡,渐扩大形长似鱼脊,破后流黄水,成脓较迟。治宜补气温散活血。始用隔蒜灸,并可用真君妙贴散香油调敷;内服内
【介绍】:宋代人。生平不详。著《陈氏小儿方》1卷,已佚。
①伏藏、隐藏、制伏。《素问·至真要大论》:“必伏其所主。”②脉象之一。详伏脉条。③中药炮制法之一种。详泡条。
推拿穴位名。出陈氏《小儿按摩经》。能利尿、通淋、清神、顺气、散结。①位于手背第四与第五掌骨小头之间。《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掌背穴图》:“二人上马,在小指下里侧,对兑边是穴,治小便赤涩,清补肾水。
【介绍】:晚清医家。字丙生。江苏镇江人。撰有《伏邪新书》(1898年),对“伏邪”论述较详;编有《外科学讲义》(1911年),并选录校止有《丹溪脉诀指掌》(1923年)等书。
治则。出《素问·至真要大论》。凡外来邪气(六淫、疫疠、饮食积滞)客于人体,应当驱除。如疏风、散寒、清暑、祛湿、消导等法。
病证名。指痰湿阻滞,气机不利,喘而咳微者。《不居集》卷十五:“气涩嗽:气涩咳嗽,气塞喘而咳不起也。用二陈汤加瓜蒌、莱菔子、桔梗、枳壳。”参见咳嗽条。
见《广西中草药》。为地瓜藤之别名,详该条。
见《广西中兽医药用植物》。为鸡屎藤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