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本草纲目》。即瓠子,详该条。
病名。见《文堂集验方》卷一。即黑痧。详该条。
即利尿穴。见该条。
解剖部位。见《医学入门》。指鼻中隔。
疳痨的俗称。详疳痨条。
见《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为金荞麦之别名,详该条。
我国古代医学分科的名称。元、明的太医院都将医学分为十三科。元代十三科为:大方脉、杂医、小方脉、风、产、眼、口齿、咽喉、正骨、金疮肿、针灸、祝由、禁。明代十三科为:大方脉、小方脉、妇人、疮疡、针灸、眼、
病证名。见《症因脉治》卷三。指由于湿热郁久,化火转燥而成的三消证。湿火伤肺为上消。证见烦渴引饮,咳嗽面肿,寸脉数大,宜用清肺饮;湿火伤胃为中消,证见多食易饥,面黄身肿,关脉数大,宜用加味清胃汤;湿火伤
即胞衣。详该条。
见《本草纲目》。为马槟榔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