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百日儿疟

百日儿疟

病名。出《本草纲目》。百日内婴儿患疟。清·叶天士幼科要略》谓“疟因暑发居多。”“幼稚之疟,都因脾胃受病,然气怯神弱,初病惊痫厥逆为多。”临床上婴儿疟疾急性发作无定型。可无寒战症状,或仅见四肢厥逆,面白唇紫,到发热时才被发觉。有的发热也不显著,或仅有躯干灼热,四肢反觉冰冷,出汗很多。有的呕吐泄泻,脾脏肿大,腹部拒按。初起以清热截疟为主,可用青蒿常山加入适当方中。

猜你喜欢

  • 迴澜说

    见伤寒论注条。

  • 樟皮

    见《本草纲目拾遗》。为樟树皮之简称,详该条。

  • 五补丸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方。地骨皮、茯苓(去皮)、牛膝(酒浸)、熟地黄、人参各一两。为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腹温酒送下。功能补诸虚,安五脏,坚骨髓,养精神。治五脏虚损。

  • 野茶

    见《陕西中草药》。为罗布麻之别名,详该条。

  • 左右开弓

    自我推拿方法。一手侧平举,一手向胸前屈曲如拉弓状,两目注视屈曲之手。左右手轮作。《寿世青编·十二段动功》:“左右开弓:……将左手伸直,右手作攀弓状,以两目看右手。左右各三次,泻三焦火,可以去臂腋风邪积

  • 夹风伤寒

    病证名。《活幼心书·决证诗赋》:“孩子伤寒又夹风,目多泪泪脸腮红。太阳冷汗微生喘,口水如涎滴满胸。”治宜香苏饮,加桂枝,疏风散寒。

  • 逐火丹

    《石室秘录》卷六方。大黄、甘草各五钱,当归四两,炒荆芥、黄芩、防风各三钱,黄芪、茯苓各三两。水煎服。治汤火所伤,遍身溃烂。

  • ①惊风八候之一。详该条。②即惊风。《幼幼集成》以急惊、慢惊、慢脾三证,易为误搐、类搐、非搐。误搐:“盖小儿伤寒最多,由医者治不如法,抑遏其邪,莫能外解,因而壮热不退,遂变为痉,则有搐搦反张之候,与《内

  • 川椒

    见《太平圣惠方》。为花椒之处方名,详该条。

  • 牙龈

    组织器官名。又名牙断(音、义均同龈)、齿龈。指牙床上之肉。又分上龈、下龈。《证治准绳·杂病》:“齿分上下断,上断属足阳明胃经,下断属手阳明大肠经。”《赤水玄珠》卷三:“齿者骨之余,肾之标寄于龈,养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