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皮肤针疗法

皮肤针疗法

又称皮刺疗法小儿针疗法。是指用皮肤针刺激机体穴位以治疗疾病的方法,具有多针、浅刺及刺激面广的特点。因所用的针具不同,又分别有“七星针疗法”、“梅花针疗法”、“滚刺疗法”等名称。临床操作时,选定适宜针具和刺激部位予以消毒后,手持针柄以腕力进行弹扣或使滚筒来回滚动,先轻后重,着力均匀,由上而下,自内向外,直至皮肤潮红充血或有微量出血为止。每日或间日一次,7~15次为一疗程。本法适应范围较广,对头痛、高血压、消化性溃疡、神经衰弱、肋间神经痛、痛经近视、神经性皮炎等效果更佳。

猜你喜欢

  • 是跖的异体字。参见跖、跖跛条。

  • 伤寒挟实

    病证名。感受寒邪,蕴积成实而成壮热证候。《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五:“伤寒,是寒气客于皮肤,搏于血气,腠理闭密,气不宣泄,蕴积生热,故头痛,体痛而壮热,其人本脏气实者则气与实气相搏,而成壮热,谓之挟实。实

  • 中刺激

    针法刺激强度的分类。指介于强、弱刺激之间的针灸刺激量而言。

  • 抱朴子

    ①是葛洪之自号。见葛洪条。②书名。晋·葛洪撰。分内外二篇,内篇二十卷,外篇五十卷。内篇讲神仙方药、养生延年等,属道家,是古代有关气功、炼丹的重要著作;外篇讲人事问题,属儒家。

  • 络郄

    【介绍】:见络却条。

  • 章虚谷

    【介绍】:见章楠条。

  • 阴虚发热

    病证名。见《丹溪心法·发热》。指精血津液等耗损所致的虚热。《证治汇补·阴虚发热》:“有劳心好色,内伤真阴,阴血既伤,阳气独盛,发热不止,向晚更甚,或饮食如常,头胀时作,脉洪数无力,视其舌大而色赤者,阴

  • 出臼

    病名。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即脱臼。详该条。

  • 张文潜

    【介绍】:见张耒条。

  • 针灸节要

    见针灸素难要旨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