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母草子
见《江苏药材志》。为茺蔚子之别名,详该条。
见《江苏药材志》。为茺蔚子之别名,详该条。
见医学粹精条。
【介绍】:明代道士兼医生。曾对古代及当时诸家的医方加以选择,编成《医方大成》一书,已佚。
病名。见朱仁康《实用外科中药治疗学》。指圆癣之形小者。详该条。
病证名。见明·赵献可《邯郸遗稿》。即妊娠腰痛。详该条。
见静光禅师考定《女科秘要》卷三。即经行先后无定期,详该条。
指六腑所属阳经的井、荥、俞、原、经、合等六个特定穴位。《灵枢·九针十二原》:“六府六腧,六六三十六腧。”
见《岭南草药志》。为鸭脚木皮之简称,详该条。
证名。指真阳不足,脾胃虚寒不能运化水谷所致的呕吐。《症因脉治·呕吐论》:“胃寒呕吐之症,畏寒喜热,不思饮食,遇冷即呕,四肢清冷,二便清利,口不渴,唇不焦,食久不化,吐出不臭。”脉多沉迟。真阳不足者,宜
【介绍】:东汉时期医生。曾著《太医金箴》、《四民月令》等书,均佚。
又称肾亏。多因劳累过度、房事不节或久病亏损所致。《素问·脏气法时论》:“肾病者,腹大胫肿,喘咳身重,寝汗出憎风,虚则胸中痛,大腹小腹痛,清厥意不乐。”临床上一般可分肾阴虚与肾气虚。各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