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母草子
见《江苏药材志》。为茺蔚子之别名,详该条。
见《江苏药材志》。为茺蔚子之别名,详该条。
经脉名。出《灵枢·经水》。即足少阳胆经,见该条。
经穴别名。出《针灸资生经》。即承浆。见该条。
证名。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二:“此症轮廓无伤,但视而昏花,开闭则干涩异常,掀睑细看,外面养睛神水,有若蜗牛之涎,涎游于黑白之间,徒光无润,须臾风轮内外,气象渐变,枯败如死人,故曰神气枯瘁。”类今之
病在下焦及服补养药、补肾药、驱虫药均可在饭前服。《神农本草经》:“病在心腹以下者,先服药而后食。”
【介绍】:宋代医生。生平不详。著《婴孩病源论》1卷,已佚。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苦地胆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何第松条。
【介绍】:见王宏翰条。
见《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遵义医学院)。生大黄(后下)、赤芍药各15克,厚朴、木香、延胡索、栀子、牡丹皮、芒硝(冲)各9克。水煎服,每日二剂,三至四次分服。功能泄热通便,理气止痛。治重型胰腺炎(急性
病名。《儒门事亲》卷三:“热结于舌下,复生一小舌子,名曰子舌胀。”详重舌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