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①又名春温伤寒、客寒包火。即指《伤寒论》中“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的疾患(见《重订通俗伤寒论》第八章)。②温热病伏邪兼寒,名为冷温。其证初起一二日必有头痛、发热、身痛、恶寒诸表症,又
出《新修本草》。即香附。详该条。
病名。出《外科真诠》卷上。即涌泉疽焮肿有痒感者。
书名。2卷。清·柯逢时撰。见武昌医学馆丛书八种条。
见《医学入门》,即子啼,详该条。
病证名。见《普济方》卷三百五十八。即眼反、唇反、舌反、项反、脚反。为五脏精气将脱的危象。
病证名。因伤食后引起的抽搐。小儿乳食停滞,蓄积胃肠,湿郁则生热,热极生风,发为抽搐。《小儿药证直诀》:“伤食后得之,身体温,多唾多睡,或吐不思食而发搐。”病机为脾虚肝旺。明·陈治《幼幼近编》:“若因饮
出《本草纲目》。为槐耳之别名,详该条。
见《本草纲目拾遗》。为石南叶之别名,详该条。
即健脾。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