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广西本草选编》。为鸡骨草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指闷乱烦热之状。出《素问·至真要大论》。参见闷瞀条。
出《张氏医通》卷十。即胎不长。详该条。
【介绍】:宋代医生。生平不详。著有《难经注》一书。
见《河北药材》为土木香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指日久不愈的痹症。《灵枢·九针十二原》:“长针者,锋利身薄,可以取远痹。”《类经》卷十九:“凡虚风之深入者,必内舍于骨解腰脊节凑之间,故欲取深邪远痹者,必为大针以治之也。”
又名刺痧法。主治实热痧毒深入血肉中,有青筋、紫筋现于肘弯、腿弯者。用消毒三棱针于曲池、委中直刺或斜刺,放出紫黑血,使痧毒有所泄,然后根据痧症用药。若未现痧筋者,可用手蘸水拍之即现。余如手足十指尖或指背
病名。出《目经大成》卷二。即木疳。详该条。
病证名。病因孕后邪中半表半里。症见胸胁满痛,寒热往来,脉弦。治宜和解安胎。方用四物汤加柴胡、黄芩,或黄龙汤(即小柴汤去半夏)主之。
见《湖南药物志》。为阴地蕨之别名,详该条。